9月8日,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在京举行,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白桑关镇高庙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太阳官网毕业生马永飞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这位曾于南湖畔求学的东北人,2015年毕业后,跨越5000公里,从黑龙江远赴湖北,扎根郧阳,默默无私地为乡村孩子们点亮了知识的星光。
不以山海为远,坚守教育初心
“大学期间,学院组织我们到仙桃沔城高级中学实习。看到孩子们清纯的笑脸和对知识的渴望,我开始喜欢教师这份职业。”马永飞的教育梦在民大也在他的心中种下了种子。作为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四年的求学生涯中,老师的谆谆教诲、假期里的实习实践、学长学姐的职业选择,都使得这粒种子不断萌芽。
毕业时,他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是在家乡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照顾家人,还是远赴湖北偏远山区教书育人?面对这个两难的决定,马永飞没有犹豫太久。他认为,身为年轻人,应该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国家亟需教育资源的贫困地区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能只考虑‘小家’,要为‘大家’做点事情。”
带着这份信念,马永飞放弃了家乡的舒适环境和外企的高薪工作,选择加入资教计划,投身乡村教育,前往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刘洞镇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任教。这一选择不仅改变了他的个人命运,也为许许多多乡村学生带去了温暖。
融入温暖新家,扎根大山深处
马永飞的教育之旅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刘洞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始。这所学校地处偏远,条件简陋。初到学校时,马永飞分配到的宿舍屋顶漏水,冬天寒风从没有玻璃的窗户灌进来,取暖设备和热水器也不完备。但校领导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让他感受到了来自“大家庭”的温暖。学校不仅迅速为他改善了宿舍条件,还主动借钱帮助他度过工资尚未到位的日子。老教师们更是倾囊相授,指导他如何设计课程、管理课堂。“哪里需要我们,哪里就是我们的归宿”, 正是这些关怀与帮助,成为马永飞坚守下来的动力源泉。
在他工作的第一个冬天,冻疮狠狠地咬烂了马永飞的手和耳朵,这是他在东北家乡零下二十度的环境下都未曾经历过。祸不单行,重感冒也来凑热闹,异地他乡内外双伤,“值不值”的想法又时不时冒出在他的脑海中。
这一天,马永飞的办公桌上多了一瓶东西。
“这是什么?谁放的?……”一连串的疑问出现在他脑海里。就在这时,一个陌生号码打了过来 。
“请问是马老师吗?”电话那头传来生涩而又客气的问候。
马永飞还没来得及回答,电话那端又开始了热情的自我介绍,“我是校同学家长啊,她星期天回家给我说你的手和耳朵都冻烂了,问我有没有治冻疮的药。她总说因为马老师,喜欢上数学了,整个人都变得开朗活泼了很多,看着你手、耳朵都冻烂了,我就找了点土方放在你桌上……”
这些话像一股股暖流涌入他的心中,一下子击碎了他的逃离念想。马永飞觉得手上的冻疮似乎没那么疼了,感冒也没那么严重了。再一次站在讲台上,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对知识充满渴望的眼眸,感受到那一颗颗纯真善良不掺任何杂质的心,他更坚定了自己要留下来的信念。“那一刻就决定——再也不走了,郧阳就是家!” 马永飞找到了自己坚守的理由,彻底打消了“值不值得”的疑虑,他决定在这片大山深处,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用无尽的关爱抚慰那些留守儿童的心灵。
教学育人并重,用爱点亮未来
乡村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学生的特殊性,尤其是突出的留守儿童问题。郧阳区的孩子们大多来自贫困家庭,许多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孩子们留在家中与祖父母生活。面对这些孩子,马永飞不仅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亲人。他经常在课余时间与学生们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他努力学习当地的方言,尽可能用孩子们熟悉的语调与他们沟通。慢慢地,孩子们也开始敞开心扉,把自己的烦恼和愿望告诉他。
马永飞曾教过的一个学生小黄,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黄来自一个单亲家庭,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经济条件拮据,生活十分困难。刚入学时,小黄常穿着一件破旧的白色短袖,身上的汗味和衣服上的污渍让同学们避而远之。马永飞通过家访了解到小黄的家庭情况后,不仅在课堂上给予小黄更多的关怀,还在生活中主动与他接触,给予他心理上的安慰与鼓励。在小黄生日时,马永飞特意买来了蛋糕,带着全班同学为他庆祝。小黄感动得热泪盈眶,对马永飞说:“马老师,您比我爸妈还爱我!”。
这件事不仅深深打动了马永飞,也让他更加意识到教育的责任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情感的传递与心灵的抚慰。正如马永飞自己所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孩子们生命中的‘点灯人’,我们要用爱和关怀点燃他们的希望,让他们相信未来是光明的。”
面对艰苦的工作条件和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马永飞从不言苦。“乡村教育有机会让这些孩子走出大山,拥有更广阔的未来。”他认为,教育者不仅要教会孩子们知识,还要让他们在校园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兴趣与价值。他积极推动学校的社团建设,开设了包括书法、器乐、科技、体育等多种兴趣小组,让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适合发展的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此外,马永飞还注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特别是推动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他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了跳鬼步舞、诵读经典等一系列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文化自信。每当课间铃声响起,整个校园便充满了欢快的运动声和朗朗的读书声。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中,不仅获得了知识,还锻炼了身体,提升了精神面貌。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赋和潜力,教育的任务就是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不论他们来自哪里,不论他们的家庭背景如何,我们都要让他们感受到学校是一个可以展示自我、追求梦想的地方。”秉持这样的教育理念,许多孩子在马永飞的指导下,逐渐变得自信、阳光,学会了团队合作,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牢记使命信念,共铸家国梦想
马永飞的九年坚守,正是国家乡村教育政策成果的缩影。近年来,国家通过“特岗计划”等政策不断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支持,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到乡村任教,为乡村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这些年轻教师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了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作为其中的一员,曾经被“大家庭”所温暖的马永飞,如今也成了点亮别人的星星。
每当有新一批年轻老师到来时,马永飞都会与他们一起备课,指导他们如何解读课程标准、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方案等,引导年轻教师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他还定期观摩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在评课的时候,细心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在马永飞的鼓励与帮助下,一批又一批的年轻教师逐渐成长起来,扎根在乡村教育之中。
在这九年里,马永飞见证了乡村教育的巨大变化。从教学设施的改善到师资力量的增强,从学生学习环境的舒适到学习资源的丰富,国家政策的支持为乡村教育源源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他深刻感受到教育事业正在逐步向前发展。然而,尽管条件逐步改善,乡村教育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师资匮乏等。面对这些困难,马永飞并没有退缩,而是继续坚守乡村教育,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教学方法,致力于提升教学质量,让更多的乡村孩子能够走出大山,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所有的坚守和执着,都是因为热爱。”这是马永飞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不仅深爱着教育事业,更深深爱着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们。在马永飞的影响下,一些学生也在心里种下了教育的种子,当他们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走出大山的那一刻,教育的接力棒开始传递。其中,他的学生岳霞莉、曹普、孔令婕都选择了师范类的专业,想在以后成为像马老师一样的人。正如他曾帮助过的小黄在春节时给他发来的那条短信:“马老师,您是点亮我生命的人,我很幸运是您的学生,也希望有一天能像您一样,去点亮别人的生命。”
今年9月,马永飞从刘洞镇九年一贯制学校调到白桑关镇高庙九年一贯制学校,任该校的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开始承担更广泛、更重大的责任,身份的转变让马永飞感到既兴奋又倍感压力。他说,“我会一辈子做老师,做孩子们的引路人。”
长期以来,太阳官网号召并鼓励毕业生扎根基层、扎根乡村教育,不断涌现出资教蕲春县乡村中学何欢、宣恩椿木营乡赵文勇、十堰市郧阳区刘洞镇马永飞等一批批先进典型,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这些从民大毕业的年轻教师,承载着无数孩子的未来,也承载着乡村教育的希望与光明。
责编:刘毅 审核:潘宏飞 上传:陈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