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江涛,男,1972年出生于湖南永州,汉族。1990~1994年在15vip太阳集团官网读会计(基础数学转成会计专业)本科,1996~1999年在15vip太阳集团官网读研究生,师从朱克勤教授,主攻企业管理专业。2005年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攻读产业经济学博士,师从陈池波教授。1994年起在长江水利委员会财务局(现改为财务经济局)工作,历任科长、副处长、处长。曾参与长江三峡水利工程、长江干堤隐蔽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财务管理工作。2004年、2006年先后到德国、加拿大考察访问,2006年参加财政部国家高级会计人才培训。多篇学术论文在行业权威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并多次获奖。
最小的第一名
黄江涛1972年出生在湖南道县的一个小山村。父母都是中学老师,他经常跟着父母去上课。父母在前面讲课,他就坐在教室后面的一个桌子旁。那时人还没桌子高,他趴在桌子上,拿着爸妈给他的纸笔胡乱的划线条,学着黑板上的板书写字。课后,坐在旁边的哥哥姐姐还会凑过来跟他一起玩,教他读书写字。晚上,就着煤油灯,父母在书桌的这边坐着备课,他在另一边安份的坐着,看小人书,写白天学会的字。从小父母就很注重对他意志品质的磨练和培养,培养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品格。
5岁时,家人把他送到了临近的中心小学读一年级。他是班里年纪最小的,但成绩却每次都是第一名。一年后由于他年龄太小就又读了一个一年级。有一次,在中山大学读书的姑妈回家探亲时,给他带了一本《诺贝尔奖科学家的故事》,当作对他学习成绩优异的奖励。他姑妈是村里的第一名大学生,他很为有个大学生姑妈而骄傲。他非常喜欢书里的故事,常缠着父母给他讲书里的故事,讲他们知道的其他的科学家的故事,从此他立志以后要象科学家一样,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高中时,他到了湘南一个更为偏僻的小县城——江永。高考结束,他的分数上了当年的重点线。由于当时信息太闭塞了,填志愿时,他从同学那里看到了一份有些破旧的招生简章,只是凭着感觉他选了一个学校,然后再随便选了一个感觉顺眼的专业就把志愿书交给了老师。后来仔细一看,那简章标注的时间是1988年,他是按照2年前的招生信息填的志愿!
那时的黄江涛不知道自己胡乱填写的志愿会给他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他更不知道正是因为他的“胡乱”收获了人生里的一个个惊喜与机遇!
孜孜不倦求学路
1990年9月,作为当年江永县11名本科生之一的黄江涛揣着中南民族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拖着行李来到了武汉,开始了他人生的新阶段。
前两年,他在应用数学系基础数学班学习。后来学校看到当时会计人才在全国奇缺,而应用数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太明朗,就灵活地把他们基础数学班上21个同学一起转到会计专业学习。大三这一年,他们补了三年的课程。学校还安排老师给他们班开小灶,制定了专门针对他们班实际情况的课程教学工作安排。
两年基础数学的课程锻炼了他思维的严谨性、逻辑性、宽广性,也增强了他对数字的敏感性,生性勤奋的他在一年的补课中并不显得很费力。每天,他早早的起床洗漱,收拾完毕后就跑出了寝室,从5号寝室楼出发,沿着笃信路跑到正门,左转沿着团结大道、民族路经过田径场跑回寝室,再拿着书包去早读背英语。白天的功课很繁重,他象个陀螺似的不停的被抽打,不停的往前跑。晚上,他跟同学一起上自习到10点,做作业、消化白天学到的知识。那时他没有了节假日的概念,每天都在不停的学习,学习时间都在10 小时以上。他找到了高三备战高考时的学习状态,但他没觉得累,与高三时那种压力学习相比,那时强大的学习动力让他更轻松。
除了学习,他还是课外活动的积极分子。自大一时担任班级团支书起,他一直都在忙。年级团总支书记、系学生会体育部部长、校运会男子400米、4×100米、4×400米跑冠军,系里的篮球队队长、排球队队员……他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回忆当年的学生生活,他深有感触的说,就是那时的各种课外活动极大的锻炼了他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演讲能力还有自信,这是他一生都受用无穷的宝贵财富。
1996年,利用工作的间隙,黄江涛认真复习,考上了中南民族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师从朱克勤教授。先前的实际工作经历让他对学习怀有很强的目的性:通过再一次的理论学习解决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前两年,他在学校潜心地学习。上课,他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所讲授的知识;下课,他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如饥似渴的翻阅与专业相关的书籍,了解专业的科研动态,撰写论文。这两年,他过得很充实,很畅快。第三年,因工作需要,他回到了单位,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了起来。
1999年,就在他忙着在学校与单位两头奔走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位漂亮的师妹,她后来成了他的妻子。1996~1999三年间,他的学业与爱情有了双丰收。妻子的学习也没放松,2000年研究生毕业后一直都准备考博,2004年, 她考上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博士。妻子的成功让他觉得了压力。2005年,第三次冲击考博,他考上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产业经济学博士,师从陈池波教授,成了妻子的“学弟”。博士阶段的学习课程更繁重了,他希望通过考博士来刺激自己学习的目的也达到了。博士毕业后,他将是单位第一个经济学博士。在谈到自己的理想时,他说他希望能成为本系统中学术理论功底最为扎实的处长,同时也成为同专业博士班里实践工作业绩最为突出的学生。
最让黄江涛紧张同时也很自豪的学习体验是2006年的一次培训。他参加了当年财政部高级会计人才培训行政事业班的选拔,这是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全力打造的一个会计领军人才培训班,号称会计界的“黄埔军校”。经过笔试、复试、面试,他成为最后入选的40名学员之一。这次培训为期6年,每年集中培训两次,实行末位淘汰制,总淘汰率将达到50%左右。2006年9月,他到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参加第一次培训时,他发现同去的人个个都是高手,有年仅31岁的国家部委年轻处长,有理财经验丰富的世界500强企业的财务老总,也有会计实务炉火纯青的国际五大会计公司高级经理,还有理论功底深不可测的名校博士后、博导,他感觉到了沉重的压力。每天从早上8点开始,老师开讲:分析案例,业界新动态,分组讨论,撰写报告每样都不少。每天的讨论都持续到晚上10点多。讨论完毕后要撰写讨论报告,这通常都要加班到半夜两三点才能完成,第二天上课就要交给老师评判,然后公布成绩,在教室里张榜排名。有一次,他撰写的报告不理想,排名在班级的倒数之列,他觉得很着急,当天的午饭也没了胃口。当晚讨论结束后,他仔细的分析了自己撰写的报告的缺点,结合老师的点评,在撰写新报告中有意识的避免。第二天,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天的排名他是第一。不过他并没放松,时刻绷紧了神经,应对每天的学习。培训结束,他的综合成绩排在了前列。望着结果,他长长的嘘了一口气。回到武汉后,他时刻关注培训专题网页信息动态,翻阅财经类杂志专著,积极地为下一次培训做准备!
结缘三大工程
1994年上半年,还未毕业,课内外表现出色的黄江涛就被长江水利委员会选中。毕业后,他到了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现场,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初到坝区,看见工地上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倍觉自豪!他还清楚地记得,仅车轮就高达2.7米的“庞然大物”施工车从眼前驶过,轰隆隆的声音激发了他内心火热的工作激情。
财务组工作的地点在葛洲坝区,每隔几天,他就与同事到工地跑一趟。既为工作了解工地具体施工情况,做好财务核算;同时也为了能激发他们心中的工作热情,激情万丈地投入到这个世界大工程的建设中。
坝区的生活很精彩,他喜欢畅游长江。当时的长江被葛洲坝分成3段,叫做一、二、三江,他常投进三江的怀抱,近距离地体验长江,在800多米宽的江面游个来回,浑身舒畅。休息的时间,他邀上同事一起游葛洲坝。每次他们都不走正门,而是沿着坝身爬上坝顶。近乎90度的陡坡,20米的高度,每次的攀爬都很刺激。在坝区的半年,他顺利的完成了由学生到财务工作者的角色转换,在实际操作中锻炼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半年后实习结束,他回到了武汉,在财务局做基本建设工程的财务管理。
1999年开始,他负责长江干堤隐蔽工程的财务管理工作,当时他刚从民大研究生毕业,有了三年研究生理论学习的基础,他在工程建设工作中如鱼得水,业务能力提升得很快。白天,他和同事核算工程的财务数据。晚上,他研究数据分析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翻阅相关的书本杂志,理出解决之道。他结合实际工作而撰写的论文先后在《中国水利》、《水利经济》等行业权威期刊发表。
三年的工程财务管理工作经历是他人生中的一大里程碑:他理论业务双丰收!2002年底,工程接近尾声时,他参加了单位的财务经济局副处长的竞聘。过硬的业务能力,再加上扎实的理论功底,他在众多竞聘者中脱颖而出,破格提拔为副处长。2005年,时年33岁的黄江涛成为单位最年轻的副处长。
2004年,他主动请缨参与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工作,负责筹建丹江口水源公司财务部门。出题目、招聘人员、制度建设、业务规划、课题研究,他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当时孩子出生不久,妻子还忙着做考博的准备,他在丹江口和武汉两地之间来回地跑。半年后,部门工作开始进入正轨,他回到了武汉做行政工作。这样,他就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人,也有更多时间用于学习。
深深母校情
对母校,黄江涛怀有很深厚的感情:四年本科教育对能力的培养,三年研究生教育对知识的积累,还有老师的培养之情,同学间的亲密情谊,与师妹的甜蜜爱情……2006年9月,他受聘于学校管理学院,成为学校的一名兼职教授,这更加深了他与学校的联系。
2006年12月,教育部对学校进行教学评估期间,作为毕业生代表,他再一次回到学校。他在惊异学校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也表达了他与学校加强合作的愿望:他负责牵线搭桥,水利委员会成为学校的实习基地之一;母校相关专业的老师则能为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员工做培训,提高理论素养。他本人也希望能在母校开办个人专题讲座,把自己所学知识与师弟师妹们共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