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入农学 趣途百里——记中文系64级农万菊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3-14 浏览次数:

农万菊,男,壮族,1943年4月生,广西南宁市人。历任邕宁县公社党委书记,邕宁县县长,南宁市委宣传部第一副部长,广西区水产畜牧局局长等职。

初见农万菊,他热情开朗的性格很快消除了我们的年龄距离,那知足长乐的心态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忆及大学史 抒与民大情

在提及他们当时的大学生活时,农万菊似乎有说不尽道不完的话语。

农万菊他们那一代人的学习环境与现在相比有着天壤之别。他们在大学四年中遭遇了“四青”运动,下乡搞农村建设,遭遇了文化大革命,四年的学业荒废了两年。他们只在大学一年级接受过中南民族学院的正规教育,在大学的最后一年自学,之后就毕业了。“所以我们的基本功并不扎实。”说到此,他顿了一下,便迫不及待地向我询问了很多有关母校的发展情况。听着我娓娓道来,他的眼神中尽是羡慕和欣喜。他羡慕我们有如此优越的学习条件——花园式的校园,而不是他们当时的一亩三分荒地;高耸入云的图书馆,拥有过百万的藏书,而不是他们那屈指可数的几本资料;充裕的学习时间和充分的学习自由,而不像他们要受到种种阶级斗争的影响。看到母校的飞速发展,学弟学妹的成才。他无不感慨:“你们真幸福!”

忍痛舍真爱 亲身涉疾苦

在农万菊毕业后,本该被分配到邕宁县当老师。他笑道:“我的理想就是当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可在他就要启程的时候,公社缺少采写材料的人,组织希望他留下。用农万菊的话说就是——“先‘借用’一个月。”在这一个月中,由于农万菊工作认真负责,再加上他是中文的科班出身,文字功底好,组织决定把他留下负责宣传工作,辞去教师一职。这个突如其来而又顺理成章的机会,却促成了农万菊与农业结下不解之缘。

“说真的,当时心里还真有点遗憾。”在作出弃教从农的决定时,农万菊苦恼了好一阵子。虽然当时心里很矛盾,但还是认真完成任务,还是尽心尽力地把事情做好。

要做好宣传工作,就必须深入基层,知老百姓之所需,急老百姓之所急。“在改革开放之前,邕宁县还未并入南宁市,很难想象动植物资源如此丰富的地方,农民的生活竟会如此的贫穷。一个农户的月收入才一百几十元,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孩子又哪来的钱读书呢?”农万菊伤感的回忆道:“那些日子使我明白了农业的发展是国家发展的牢固基础。”

由于长时间地接触到民众,农万菊深刻地体会到农民的疾苦。他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农民改变现状竭尽全力,让农家的孩子也能在校园中绽开灿烂地笑容。他在邕宁县长达19年的任职期间,上山下乡,不辞辛苦,只盼能为农民谋一条致富的道路。

1978年7 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上传下达,出谋划策,和勤劳勇敢的邕宁县人民利用交通方便的优势, 开发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投身积极响应全县贯彻“改革开放”的潮流,大胆出口创汇,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和实现农业合作化,在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那段日子真的很艰苦,经历的每件事情都深深的印在脑海里,刻骨铭心。”农万菊笑着,他脸上深深的酒窝闪耀着无所畏惧的坚毅与自信。“在邕宁县工作的19年,经历的事情成为我一生受之不尽的财富。”

科技为富农 科教为富国

由于农万菊在邕宁县工作业绩突出,并且是中文科班出身,有过宣传工作的经历,组织决定于1990年调任农万菊为南宁市委宣传部第一副部长。在任职了一个月后,农万菊发现宣传部工作必须按宣传口径说话,“与我的个性并不相符,我想我更适合去搞农业建设。” 于是,他申请调离,进入水产畜牧局。此时,农万菊更清晰自己的定位,更忠实于自己的信念,更执着于自己的岗位。

当时广西的水产畜牧业并不乐观,疫病预防工作制度并不完善,机构也不健全。不仅如此,“当时广西家禽除猪以外,其他都不是优良品种。”农万菊分析道:“农民要致富,就必须要有优良的品种。否则质量方面竞争处于劣势会被市场慢慢的淘汰。所以,这方面的科学技术要跟上世界的步伐,还要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讲到此,农万菊无奈地笑了,“科研项目的资金对于当时并不富裕的广西来说,确实是很大的难题。”但天性乐观的他,并没有被吓倒。他亲自实地考察广西的实际情况,他的足迹遍及广西大大小小748个镇,576个乡的农户和畜牧城,心中熟谙各地方水产畜牧业的优劣势,做到对各地方家禽的养殖特色了如指掌。结合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招商引资,加大了对科学技术研究的资金支持。

为了节省资金,农万菊建议:“把科研放入校园,撤销水产畜牧局下属的专门研发部门。”“当时就有这种情况,某个项目学校搞了,水利畜牧局下属的专门研发部门也在搞。这样就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重复浪费,不利于科研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万菊严肃地说:“当然,要一下子就撤销一个部门也是不太可能的,我们要慢慢来。我们试着逐步把部分科研项目和经费放入校园,最后,收到的成效挺令人满意的。”说到这后,农万菊欣慰地笑了。

当问及其在位时的绩效时,农万菊推辞说:“到了后来,国家有关畜牧和防疫的法律法规都已逐步健全,我只是依法执行公务,结合实际开展工作,没有什么大的创新。”

笔者在搜集了相关资料后了解到:在他的带领下,在“入世”之前,本已开发研究有10年之久的合浦县 “狮头杂交鹅”,顺利进行产业化开发,建成世界最大的鹅肥肝生产基地。2001年,科技人员利用世界先进的生物技术在农村推广人工授精技术,使猪、牛、山羊的品种迅速改良。使该年度广西畜牧水产业总产值达到468亿元,养殖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从10年前的37%提高到目前的46%。同时,自治区政府制订水牛奶产业发展计划,到2010年,要使自治区牛奶产值达到120亿元,其中农民将直接受益60亿元。

在各项工作都告一段落时,农万菊不忘继续做好后续工作,对各个项目进行总结,为每一次进步做个记号,为后面工作的开展立下伏笔,做好铺垫。他和陈海云共同编纂的《广西畜牧史》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材料。

在整个谈话接近尾声时,我们的话题又回到教育。“以前中国一穷二白,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大力发展农业。农业的迅猛发展要靠科学技术,科学的进步要靠人才,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所以教育不能和社会脱节。”每每谈及教书育人之事,农万菊总是兴致勃勃。“就拿我所从事的水产畜牧业来说,将来水产畜牧业的生产将由市场来调节,政府只在中间起桥梁作用,负责项目的设立和资金的投入,同时做好防疫、检疫和良种推广的工作,科学研究开发则交由大学负责,这样,不仅节约了资金,避免重复浪费,使原来的‘全能政府’转为‘专职政府’,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而且还可以发挥学校之所长,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农万菊顿了一下,继续说道:“现在社会是综合性的社会,学生首先要把专业知识学扎实,做上手,多参加实践活动,多参与科学研究,才能拥有一技之长。但是大学里所学的专业,不一定能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所以,你们也要学会通百理,这样才能适应将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最后他还劝勉我们:“生长在现代社会的你们是幸福的,不像我们那一代人,发展受到很多的限制。遭遇‘文化大革命’,受到阶级斗争的影响;经历贫穷,没办法安心学习;经济不发达,没有自由就业的机会。而你们不一样,现在海阔天空,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可选择的余地都比我们大得多,所拥有的机会也比我们多得多,所以,你们珍惜现在的发展机会,不断努力,将来才能大有可为。”

Copyright©  2012-2014  15vip太阳集团官网校友会
技术支持:创明工作室    邮箱:techsupport@mindainf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