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满园巨著“鸿然”——记中文系58级李鸿然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3-14 浏览次数:

李鸿然,男,回族,祖籍河南,1940年12月出生于青岛。1962年太阳官网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担任太阳官网中文系主任。1988年调海南大学文学院工作。曾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美学概论、唐诗研究、鲁迅研究等十多门课程。他一直致力于民族文学的研究,并对民族文学这一学科的开拓与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首任秘书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理事长。现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海南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为人师表树楷模

在高等教育第一线,李鸿然教授已经工作了四十三年,弟子众多。每一年过节,尤其是教师节时收到学生寄来的卡片就成了他邮箱里的“负担”。

从太阳官网毕业后,李鸿然留校任教,曾经担任太阳官网中文系主任。在此期间,他就是湖北省文教战线的先进人物,先后当选为省青联委员、省人大代表等。

1988年,李鸿然调至海南大学文学院工作。他到海南任教十余年间,连续被评为海南省优秀教师、最受欢迎的老师、优秀党员、师德标兵等。

李鸿然先后讲授过《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美学概论》、《鲁讯研究》、《唐诗研究》等十几门课程。在高等教育工作岗位上,面对一届又一届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学生,他既认真传授专业知识,也注意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他始终坚持既教学生读书,又教学生做人,同时始终坚守“正人必须正己”的原则,在思想品德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做人与做学问的榜样。

1996年9月19日晚,海南二十年未遇的18号强台风突袭海口,气象台未能预报,正巧李鸿然当晚有全校公选课《唐诗赏析》。他披上雨衣,冒着暴雨赶向教学楼,到教室门口时已经全身湿透,水流如注,全体同学深为感动,报以长时间热烈掌声。第二天早上台风大作,暴雨更烈,李鸿然有中文专业《文学理论》课,因未得到停课通知,他照旧冒着狂风暴雨走进课堂。由于平时对学生要求严格,学生也都顶风冒雨按时进课堂听课。强台风吹坏了教室的玻璃,教室外和天台上的雨水灌进教室和走廊,但师生坚持讲课听课,并未停止教学。他这种严格要求自己、不怕艰难、严守工作岗位的精神在广大学生中起到了表率作用。

1995年他被评为海南省优秀教师,1998年被评为海南省高校优秀党员,1999年被评为海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他还获得了中国教育基金会颁发的“孺子牛金球奖”,这是一个意在奖励“对中国教育事业有超卓贡献的教育工作者”的全国性奖项,李鸿然教授是当时海南省所属高校中唯一获此奖项的教师。这也是所获奖项中他最看重的,可视为他43年来投身教育的一项莫大的荣誉。

廉洁从教,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是李鸿然从教的基本原则。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当送礼似乎成为风气时,他在家门口贴上了“欢迎同学来访,然而凡携带各种礼物及有损师道物品者,谢绝来访”。此事一时传为佳话。这种决绝态度,学生们深感钦佩。

另外,李鸿然对经济困难的学生时常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1997年,“孺子牛金球奖”的万元奖金,他分文未取,全部捐给了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广大师生中产生了良好影响。九十年代后期,李鸿然家中上有90岁的老岳母,下有3岁的小孙女,老少四代八口人,因此请了一个来自农村的小保姆。后来得知小保姆在农村已高中毕业,是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读书时,李鸿然及妻子刘菊英经过认真商议,决定为小保姆代交学费,让小保姆一边帮忙一边读书。小保姆万分感动,发奋读书,三年后毕业于海南大学文学院旅游专业成教班,以相当不错的成绩获得了大专文凭。现在这位小保姆出身的大学生在南京一家大医药公司工作,与李鸿然夫妇亲如家人。在李鸿然夫妇看来,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自己是大学教师,不能让在身边的高中毕业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孜孜探寻展鸿图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长期处于中国文学版图的边缘地位。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作为文学艺术百花园中奇葩的少数民族文学迅速发展,并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崛起与繁荣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文坛的辉煌景观之一。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少数民族文学,特别是对当代的少数民族文学的认识和研究却相对滞后和缺失。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作品还不为人们所熟知,学术研究也不够深入。

李鸿然很早便对少数民族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1962年,他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即今15vip太阳集团官网),毕业后留校工作。在这期间,他致力于民族文学研究,开始了对民族文学的发展进程、重要文学现象、潜在的民族心理的探秘过程。1986年,由他主编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被学界称为新时期以来“当代文学史的代表作”之一,著名作家、评论家张炯称他和同仁们的工作“在开拓和创建这一学科方面功不可没”,该书遂被作为高校的教材。李鸿然作为这一学科的带头人,十几年来一直不敢松懈,潜心研究,锐意探索,深深地扎根于民族文学的土壤。

1988年,李鸿然举家来到了海南岛。在海南大学担任了一段时间的中文系主任后,他辞掉了职务,当起了专职教授,一边教书,一边着手写作。“来海南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摆脱行政的羁绊,潜心于学问,完成我这辈子的梦想,这里人际关系的单纯,非常宽松的心理环境,能让人保持良好的创作心态和适当的时空距离,更好地进入到一种纯然的精神境地,与你所需要靠近的心灵达到一种和谐。”他决定独立撰写逾百万字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力争在风格和理论构建方面有大的突破。

面对广阔深邃的少数民族文学,他深有体会和感触:“研究少数民族文学实为不易,你必须面对各种严峻的挑战,不要说完成一部高质量的专著,就是撰写一篇像样的论文,你也得克服一系列局外人无法想象的困难,诸如时空距离、语言阻碍、文化屏障等等。” 与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一样,研究少数民族文学,需要具备深厚的学养,付出大量的心血,倾注强烈的感情。

整整八年的时间,他将自己锁在海南大学家中的书房里,拒绝一切热闹的交际和可以带来虚名的光环,潜心写作。这八年,他没有双休日和年节,也没有所谓的“黄金周”。四十余年的知识储备,二十余年的重点研究,加上长达八年的马拉松式写作,这部巨著于2002年6月完成初稿,2004年10月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李鸿然毕生的梦想和追求终于如愿以偿。

然而在“骏马奖”这一耀眼光环下,李鸿然却依然保持着谦逊的学者本色和风范。谈到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的体验和感悟时,他说:“少数民族文学如同大海,无比深厚与广阔,即使穷毕生精力研究,所知也是有限的。”他不称自己为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的专家,谦称自己只是算进入了少数民族文学这一领域,其治学态度可见一斑,让人肃然起敬。

李鸿然在完成或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的同时,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出版独著、合著十五种。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学评论丛刊》、《新文学论丛》、《民族文学研究》、《历史研究》、《新华文摘》、外文版《中国文学》及其他海内外报刊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一百二十余篇。其中有的获国家或地方性奖励,有的被译为多种外文介绍到国外学术界。目前,他正在进行中国作家协会确定的一个重点扶持项目的研究。

华章初就获殊荣

2005年4月25日,《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首发式暨研讨会在人民大会堂河北厅举行。中宣部、国家出版总署、中国作协、中国社科院等主要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赞扬“《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百科全书”,“填补了以往文学史写作的空白和缺陷”,“在文学、文化、政治上的意义都是非同寻常的”。

2005年7月,李鸿然凭借煌煌130万字的巨著——《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荣获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论、理论集奖,并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界和中国文坛引起了强烈反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文艺报》、《民族时报》、《民族文学》、《民族文学研究》和不少网站纷纷发表资讯与文章,称之为民族文学的“巨著”、“硕果”、“里程碑”、“必读书”、“准百科全书”、“集大成式的著作”。

李鸿然在掌握丰富翔实的资料的基础上,怀着对少数民族作家和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深厚感情,知人论世,以独到的见解兼顾审美的、历史的标准,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无限壮美的画面。他让读者目睹了浩如星海的诗人及诗作,领略了如长河般的小说画卷,饱览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散文、报告文学和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戏剧及影视文学。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分为上下两卷,共三十四章,130万字,上卷为通论,下卷为作家作品论。论中有史,史中有论,史论结合,可谓相益得彰、自成体系。上卷通论八章,论述了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语境、现实空间、写作资源、文学关系,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心态、艺术追求,以及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特殊品格、整体风貌成就,并从不同角度系统地阐释了它的发展轨迹、主要理念、经验教训及其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贡献。下卷作家作品论涉及中国当代文坛上200余位有影响的少数民族作家及其代表作,对其中一些代表性的作家有比较深入和见解独到的论述。一言以蔽之,《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是一部具有相当学术价值的巨著,是李鸿然从事民族文学研究积二十年功力的硕果,也是迄今为止论述作家作品较多又挑选比较严格、涵盖年代达半个世纪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方面的一部巨著。它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界的一项可贵收获,对我们下一步提高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深度、广度、高度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李鸿然对整个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共建所做出的重要理论贡献也必将载入史册,流传千古,散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辉!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文学史论专家,我们看到了李鸿然的博学多才、治学严谨、坚持不懈的学者风范;作为一名奋斗在高等教育战线上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看到了他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Copyright©  2012-2014  15vip太阳集团官网校友会
技术支持:创明工作室    邮箱:techsupport@mindainf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