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英杰 人民公仆——记政治系64级潘文兰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3-14 浏览次数:

潘文兰,女,苗族,贵州省黄平县人,中南民族学院64级政治系学生,中共党员,现任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州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1964年9月至1968年8月在中南民族学院(今15vip太阳集团官网)政治系学习,1968年12月至1970年3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解放军昆字602部队锻炼,1970年4月在贵州省锦屏中学任教,后调锦屏县教育局担任秘书工作。1974年1月到福建省连江县妇联工作,任干事。1983年6月到贵州省振华电子工业公司凯里八七三厂子校任教。1984年1月至1996年6月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妇联工作,任州妇联主任(主席)、党组书记。1996年7月至今在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工作,任副主任、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荣获过贵州省“三八”红旗手、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中国组委会优秀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称号。个人有关资料曾入选《中华巾帼大典》、《中国专家大词典》、《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政界女性人名词典》等书。

教育学生她循循善诱

潘文兰有很多令人羡慕的成绩,都是出自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经历中。但她最早并不是在行政机关,先前还当过教师,参加过其他各行各业的工作,如1970年4月她曾在贵州省锦屏中学任教,接着又在锦屏县教育局担任秘书, 1983年6月又到贵州省振华电子工业公司凯里八七三厂子弟学校任教。她坦言,心底里一直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特别怀念以前在中南民族学院的学生时代的校园生活。

1968年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解放军昆字602部队接受锻炼,对于这段经历,她记忆犹新:“那时候,是社会需要,也相当于劳动改造,但训练很严格,每天要早起,穿戴整齐……”这是她踏入社会后的第一段人生经历,虽然锻炼的过程很是艰苦,但也使她受益颇深。通过这场洗礼,她磨练了自己的意志,锻炼了自己的体魄,从而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身体和思想基础。

部队生活结束之后,潘文兰便来到了她家乡的一个山区当起了教师,直到1973年12月份。虽然时间很短,但她却很怀念那段与学生共处的日子。在那里,她看到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非常简陋,校舍十分破旧,学生除了课本外连本字典都买不起。他们有的冬天还穿着单衣,连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更不用提学习条件了。还有更艰苦点的,上学便成了奢望,一些女孩子因家庭贫困上不起学,常背着弟弟妹妹在学校周围徘徊,目光里满是期盼和羡慕……山里孩子求学的艰难和山里人对改变命运的渴望,使她深受震撼。于是她便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给学生补课。她特别关心家庭贫困的学生,担心这些学生会因为环境的制约而屈服于生活。对于学生她循循善诱,经常教育他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走到外面的世界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她所教过的学生,各行各业都有,有大学老师,有私营企业家等等。在她离开教师岗位后的多年里,很多学生都给她写过信。一名私营企业家在信中写到:“老师,我不会忘记你的,你在讲台上讲过的话深深激励过我,也因为你的话,我才有了今天的成功!”潘文兰把这些学生的来信一直藏在身边,以作为对那个时代生活的永久纪念。

对于如今的大学生,潘文兰总是充满着期待,她以自己为例,对年轻一辈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我们是国家培养的大学生,国家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不容易,我们做的只是我们应该做的而已。”她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应该的,都是一个大学毕业生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同样,她认为我们如今的大学生,也应该以回报国家、建设国家为己任,为国家的发展繁荣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爱妇女她一丝不苟

1974年,根据需要,潘文兰被调配到了福建省连江县妇联工作,后来因为工作需要,她又被调到黔东南州妇女联合会担任主任(主席)、党组书记。在这里,她一干就是12年,而在这12年里,她把所有身心都投入到妇联的工作中。妇联工作很繁杂,尤其是在这样的山区,每天她都接手很多诸如妇女被丈夫虐待、性别歧视、学生分配不均等社会问题。想到妇女被虐待找不到诉说的渠道,找不到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她总是很揪心,仿佛是自己家的兄弟姐妹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似的。针对这样的问题,她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导农村妇女要敢于斗争,勇于斗争,要学习利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是发动她们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比成绩比贡献,争取改变弱势群体的局面。同时她还在全州开展创建“五好文明家庭”的活动,大力营造和睦、团结、友爱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另外,她还协助党委培养选拔妇女干部,逐步消除少数民族女干部缺乏和断档的现象。同时,她积极参加打拐解救工作,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并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中的作用。在党的正确理论思想指导下,她积极开展工作,带领全体同志为黔东南妇女思想的进步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她所领导的黔东南州妇联在1990年至1995年,分别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奖、贵州省“双学双比”竞赛活动三等奖和一等奖(两次),还获得全国妇联、全国绿化委授予的“三八”绿色工程先进集体称号,两次获贵州省“三八”绿色工程奖及连续五年获黔东南州绿化优质服务奖等。她本人于1986年被评为州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1990年被评为贵州省“三八”红旗手、省“双学双比”有贡献领导干部、省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她又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的称号。

这种种业绩和形形色色的荣誉,见证了她的兢兢业业,体现了她的一丝不苟。她对妇女同胞的关爱,从这些荣誉当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来,那份浓浓的深情厚意,值得每个人去体味,去感动。

深入基层她满腔热情

潘文兰先后在教育部门、妇联组织和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过,她从基层到机关,从一般工作人员到领导干部,都怀着对民族地区的深深依恋之情,对组织培养的万分感激之情,为促进民族地区的繁荣和发展,为回报祖国和人民的培育之恩,她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她常说,“我们自治州境内居住着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61%,切实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这是我们少数民族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1996年7月以来,她担任了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分管人大民族工作和民族立法工作。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却越发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因而她加强了对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人大业务工作知识的学习,为的是更好地为百姓宣传我国的法律,让百姓更多地了解到我国的法律知识。

她还经常带领州人大民族委员会的同志,深入到全州17个民族乡和边远贫困乡镇,了解扶贫工作、财政收入、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和检查贯彻实施《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等情况,并走近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反映群众的呼声,同时还对边远贫困的乡村进行帮扶,为一些特困村、学校和单位积极争取和协调项目资金30多万元,为民族地区举办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农业新科技、资助失学儿童、修建乡村公路和人畜饮水工程等各种项目,热心为民族地区群众解决了许多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就这样,她从一个大学毕业生,到一个中学教师,再到一个国家优秀干部,经历了社会的考验和生活的洗礼,最终没有辜负母校的期望和自己的人生理想。每走一步,她总是踏踏实实,不敢有丝毫懈怠。尽管从事的工作形形色色,但每一份工作她都兢兢业业,可以说,她对每一片工作的土地都是用心在经营。

转眼十年就过去了,时光总是不饶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她即将面临着退休。然而对于自己的工作,她却始终舍不得丢弃。她说:“我是真不愿意离开这个岗位啊,真不愿意丢下这些工作撒手不做啊。不过,新人总是要代替旧人的,这个规律谁也没法改变,但是一直干这个工作,多少产生了感情,总感觉手头上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好多工作都还没完成!”用她自己的话说:“民族事业是一辈子也做不完的工作啊!”

岁月逝去,而潘文兰对工作执着的态度和热情,从不曾消逝。

Copyright©  2012-2014  15vip太阳集团官网校友会
技术支持:创明工作室    邮箱:techsupport@mindainf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