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彬
1960年生于湖北沙市, 1983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国画专业。现为15vip太阳集团官网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
展 览
作品参加了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美展
作品《折子戏》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
作品《三国志·计》首届中国画院双年展、首届中国画大展
作品《三国故》第二届中国画院双年展、第二届中国画大展
参加“纪念辛亥首义一百周年美术作品展”,获学术奖
武汉至观绘馆《三人清风》联展
上海朱屺瞻美术馆《戏情墨韵——中国戏曲水墨画名家名作展》
2013 “读戏”个展,益合美术馆,武汉
2014《意绘》中国美术馆联展,北京
2015获湖北省政府首届少数民族文化创作奖
2015《扇里乾坤》个展,华中文交所,武汉
2016“新中国美术家-湖北省国画作品展”,国家画院,北京
“窈窕之章——湖北名家五人作品展”,荣宝斋湖北分店
2017《京行美韵——当代戏曲人物画十家作品展》,荣宝京行艺术馆,济南
“佳境”2017艺术厦门博览会展,厦门
评 价
罗彬在他的水墨作品中,坚持和强调了如草书笔法一般的绘画痕迹。每一次的由落笔到完成,都在某一出折子戏的场景理由中自由地分解与组合,但所有的画面形态因素,却是通过毛笔在生宣纸上运行的瞬间变化而随机地生成。在这样的一个绘画过程中,作为绘画题材的折子戏,只是画面所需要的一种视觉情境、一种自由想象的依托,或者说,是追忆文化母体的某种线索。
在罗彬的理解中,相由心生,奋笔直追,是大写意水墨的主旨。对一件作品完成度的控制与把握,并不受制于题材内容的表象刻画,而是水墨语言在借题发挥之时,个人性情表现的独出心裁。这一经验与山水画的“内营丘壑”极其一致,只有经过长期笔法与墨法的历练和品读,捕捉瞬间的画面感受才成为可能。进而言之,只有一气呵成的酣畅笔墨,才能焕发出元气淋漓的绘画魅力,才能真实地达成艺术表现中的“不似之似”。
沈伟(湖北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史论专家)
(摘自墨·戏——罗彬的水墨艺术方案》)
戏剧题材之图绘肇兴于近代,见诸民间遗存者甚广,至于水墨写意之属,则推关良丁衍庸诸贤。同道罗彬踵其事而增华,卓然有成。观其优长,乃在于戏有所本,罔费诠解,笔无拘碍,意趣相随,角色虽江湖市井,但气息正大,迹象虽简约疏淡,而蕴藉丰盈。近作更是从容练达,格高境旷。此卷数丈,识者可抵图精鉴,或当许我所言不虚妄也。
钟孺乾(原15vip太阳集团官网美术学院院长,著名写意重彩画家)
(摘自《戏说三囯》长卷跋)
罗彬的画是艺术触及社会的一种新方式,历史和现实在他的笔下化作“江湖”。画中的“角色”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戏曲角色,而是具有一定身份象征的人物符号。如将他的《回荆州》与京剧画谱同题作品相比较,就会发现他的人物细节被大幅度的减省,留下了一个题材的基本要素。这一精简过程,其实就是超越戏曲表演模式,重构绘画方式的过程。在这种沉着的重构之中,他的目光一直在四处搜寻。作为一个民间美术、艺术人类学的学者,他对民间赋形方式的在意自在情理之中,但他真正做到了运用一种民间的视角去体察,从而使水墨的运行饱含着民间美术中的惬意和神秘。
罗彬的简约赋形使得他与古代的“简澹高古”的美学旨趣不谋而合,但他也不是一个摹古者,通过融入了人情野性,他在简澹中注入了人性本能,自觉地与苍莽大地融为一体。这一点也体现在他的水墨“傩戏”中,在这里,他更以淋漓的墨境来创造这一仪式歌舞的神秘体验。
占跃海(美术史博士)
(摘自《大道形简-读罗彬戏曲水墨画》)
作 品
▲ 傩仪系列之1 70×3425px 2012 纸本水墨
▲ 傩仪系列之2 70×3450px 2012 纸本水墨
▲ 土家傩戏 96.5×4475px 2014 纸本水墨
▲ 乡人傩·祈愿之心 69×3450px 2018 纸本水墨
▲ 阿彬写傩 51×2412.5px 2013 纸本水墨
▲ 风调雨顺 35×70 2018 纸本水墨
▲ 傩祭天地 45×2450px 2012 纸本水墨
▲ 傩人图 51×2425px 2013 纸本水墨
▲ 乡人傩 50.5×2375px 2013 纸本水墨
▲ 乡人傩系列 31×1350px 2018 纸本水墨
▲ 乡人傩系列 52.5×2400px 2013 纸本水墨
▲ 乡人傩系列 75×1500px 2018 纸本水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