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美术馆
首页 | 展览展讯 | 线上看展 | 正文
笔墨丹青·清风雅韵--中国历代馆藏书画艺术展




展览时间

2019/11/04—2019/11/10


展出地点

15vip太阳集团官网光谷美术馆3号展
















《清明上河图》宋本

《清明上河图》宋本-一一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纵24.8厘米,长528.7厘米 ,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

构图与内容

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

《清明上河图》整幅画作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原野,浩瀚河流,高耸城郭;小到舟车、人物,摊贩陈设,市招文字,包罗万象、丝毫不失。可贵的是,如此丰富的内容,仍能主体突出,首尾呼应,达到视觉感官上的浑然一体。

在画作之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繁而不杂,多而不乱。画家张择端以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与高度的画面组织、控制能力,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汴京(又称东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及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定格于长卷之中。

作品内涵

北宋都城一一汴京,是我国北宋时期政治、商业中心都会,其城市风貌代表着北宋时期的风俗文化及繁荣程度。

《清明上河图》宋本生动、全面记录下了北宋汴京的城市景象,更完好体现了宋代建筑、民俗风貌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画中所绘景象虽繁盛热闹、气势恢宏,但亦不乏官兵懒散、乞丐乞讨等情景,可窥见作者张择端提笔之时,对当时北宋盛世时局的忧患思索。

《清明上河图》宋本作者一一张择端

张择端,字正道。汉族,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著名画家。其笔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是世界名画之一,亦是其代表作。曾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为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 ,为中国古代的艺术珍品。其中,作品《清明上河图》尚存,为《东京梦华录》、《圣畿赋》、《汴都赋》等著作的最佳图解,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不只继承发展了久已经失传的中国古代风俗画,尤其继承了北宋前期历史风俗画的优良传统。

张择端的画作之中,对画中人、事、物,乃至每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刻画地极尽逼真生动,创作的技巧非常娴熟。从而体现出张择端在绘画生涯及日常生活中丰厚、扎实的积累与深刻的理解。




《观梅图》

王翠(1632年4月10日一1717年11月15日),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清代著名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合称山水画家“四王”,论画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

王晕自幼嗜画,继承家学,又随学黄公望画法的同乡张珂学画,很早便表现出非凡的绘画才能。王犟将黄公望、王蒙的书法性用笔与巨然、范宽的构图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华滋浑厚、气势勃发的山水画风格。




《陆羽烹茶图》

赵原,中国元末明初画家。生卒年不详。本名元, 入明后因避朱元璋讳而改作原,字善长,号丹林。莒城(今山东莒县人,一作东平(今属山东),)寓居苏州(今江苏苏州)。善诗文书画,擅山水,师法董源、王蒙,作品多作浅绛山水,笔墨圆劲秀逸。亦长于画竹,画法多变,有龙角、凤尾、金错刀之称。有《合溪草堂图》、《晴川送客图》、《溪亭送客图》、《陆羽烹茶图》等传世。

图绘远山起伏,山水清远,水面辽阔,临溪筑有草阁,丛树掩映。阁内一人坐于榻上,当为陆羽,一童子拥炉烹茶。陆羽为唐代学者,闭门著画,不愿为官, 以嗜茶闻名,有《茶经》传世。此图表现了文人隐居闲适的生活。远山近坡用披麻皴,皴笔圆转虬曲,颇多侧锋,树法疏落,学董巨而有变化。




《梅花水仙图》

钱毂,公元1508年生,(今苏州)人。字叔宝,号磬室。明代画家。少孤贫,失学,成年开始读书。从文征明学诗文、书画,学习刻苦,传说曾抄古籍几万卷. 画名重于时,为吴门画派中高手。善绘山水,兰竹,意趣古淡,疏朗清新,风格近其师。工书法,笔力见功夫,挥洒自如,有屋漏之痕、折钗之势。传世作品有《虎丘前山图》轴、《求志图》,均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苍山茅舍图》轴,藏上海博物馆。

《梅花水仙图》中精选了自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绘画名家及其名作,以馆藏书画珍品为源本,以经折装的形式出版,呈现了一个较完善的中国古代绘画代表性流派和个人风格体系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晚悟秋映》

王翚(1632年—1717年),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清代著名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合称山水画家“四王”,论画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王翚在王时敏、王鉴发展南宗画派的基础上,借鉴北宗的某些技法,比较全面地对山水画传统进行整理,形成具有综合概括性质的法则。作为王时敏和王鉴的弟子,王翚的画在骨血里渗融进了老师的基因和精髓,王石谷的山水在缜密中多了几分疏朗,比恩师王鉴也在静谧中多了些自然生机。

图中墨笔绘池上高梧疏柳掩映书堂,坡头二人对语。笔法松秀,意境淡远。在王众多的摹古、仿古的弘篇巨制中,此种写实的园林小品犹显清新可喜。




《墨竹坡石图》

高克恭(1248-1310),元代画家。字彦敬,祖籍西域(新疆维吾尔族),居大都(今北京)房山,故号房山,晚年寓钱塘(今浙江杭州)。“元四家”之一,官至刑部尚书和大名路总管,曾多次到江南任职,遍历南国风光,工画山水,擅写林峦烟雨之景。初学米芾米有仁,晚年上溯董源、巨然,兼学王庭筠、万庆父子。笔墨苍润、气韵闲逸,元以前画山水多用湿笔,至元始用干笔,赵孟頫极推重之。传世作品有至大二年(1309)作《云横秀岭图》轴。《墨竹坡石图》轴、《春山晴雨图》轴等。

《墨竹坡石图》是元代画家高克恭创作的纸本水墨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面描绘的是烟雨漾漾中婷婷玉立的秀竹及山石。该画笔法沉厚挺劲,墨气清润,结构谨严。竹叶自然下垂,生动地写出了竹子在烟雨中挺秀潇洒的姿态。画面描绘的是烟雨濛濛中婷婷玉立的秀竹及山石,石旁竹草丛生;画画下部画了一块山石。在山石后边有雨竹二竿,挺拔耸立在坡上石旁。竹枝前后偃映,竹叶呈下垂。右端有赵孟頫行书题诗:“高侯落笔有生意,玉立两竿烟雨中。天下几人能解此,萧萧寒碧起秋风。此画的寓意,亭亭傲立之竹即象征着君子德风。

本幅左下方高氏自识:“克恭为子敬作。”钤“彦敬”印。右侧钤“清父之印”、“顾氏珍玩”、“吴景旭印”、“仁山鉴定”等鉴藏印6方。




《茅屋闲眺图》

赵左(1573-1644)左一作佐,字文度。活跃于明代后期。万历、崇祯时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师从宋旭,赵左的山水画是以宋旭为基础,上溯源流,追摹董源、倪瓒笔意,兼采米氏云山与黄子久浅绛法,善用干笔焦墨,长于烘染,水墨湿润,极富神韵。他创作的山水画,景物大多较为繁复,有时画烟岚云雾流动于层峦叠嶂、坡谷幽溪涧;并以斜径、溪桥、房屋、树木,掩映穿插笔墨方面,或用浓、湿、浅、淡的墨色染出山峦向背,同时渍出浮动的白云;或作浅绛设色,与笔墨的运用相融。还经常参用米氏父子黄公望、倪瓒等画家的不同画法。

他的山水画秀劲飘逸的韵致也吸引了一大批松江画家追随其左右,如赵泂、叶有年、吴振、释常莹等,都从学于赵左绘画,使得明末清初的松江画坛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而赵左的许多作品也为时人和后世视为世袭之珍。




《松石图》

吴镇(1280-1354),元代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尝署梅道人。浙江嘉善入。早年在村塾教书,后从柳天骥研习“天人性命之学”,遂隐居,以卖卜为生。擅画山水、墨竹。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取马远、夏圭,干湿笔互用,尤擅带湿点苔。水墨苍莽,淋漓雄厚。喜作渔父图,有清旷野逸之趣。墨竹宗文同,格调简率遒劲。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精书法,工诗文。存世作品有《渔父图》、《双松平远图》《洞庭渔隐图》等。

《松石图》凸现在视野中心的只是一棵松树,然而他画的不是直立挺拔的苍松,而是一株千如弯弓,枝干倒长的怪松,它巍然挺立,雄视万物,表现出一种世俗难以羁绊、常人难以匹敌的气概,它的孤傲、不同凡俗正是吴镇抗怀孤德个性的自喻。




《玉堂兰石图》

孙克弘(1532-1611),明书画家、藏书家。一作克宏,字允执,号霄居,松江(今属上海市)人。

《玉堂兰石图》,本幅作于万历三十七年(609),作者时年已78岁高龄。图绘拳石之旁,玉兰、兰花竞相开放。花、石的画法均极工细,玉兰花用粉多次轻染分出浓淡,再用工笔勾勒烘托出花瓣的肥厚白嫩。枝干双勾填色并施以皴擦,极富质感。山石的画法是先以淡墨勾出轮廓,然后用浓淡墨多次晕染,逐渐加深,直至显现出丰富的前后层次及石体的质感。本幅设色明丽温润,层次细腻,变化微妙,典雅端丽,属工笔花鸟之佳作。




《红叶题诗仕女图》

唐寅(yín),字伯虎,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朝著名的画家、诗人。据说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取名为寅。唐寅玩世不恭而又才华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为“明四家”。

明代唐伯虎工笔人物画《红叶题诗仕女图》立轴,绢本设色,纵104厘米,横47厘米,美国露丝和舍曼李日本艺术研究所藏唐寅的仕女、人物画,大致没有逾越南宋人物画藩篱。尤其是他的敷施重彩的工笔人物画,那种明眸、皓齿、红颜、粉颊;还是南朱院体画的遗风。他的人物画,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线条劲细,敷色妍丽,气象高华,出自南宋院体画。唐寅《红叶题诗仕女图》以传统的工笔重彩的手法,以“三白法”染仕女的面部,突出了宫女的浓施艳抹。仕女形象娟秀,头部钩勒精细,晕染匀整;衣纹用细劲流畅的铁线描,顿挫宛转,服饰工细艳丽。为唐寅仕女画的优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