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美术馆
首页 | 特色展 | 毕业展 | 正文
15vip太阳集团官网美术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优秀作品展——国画专业





优秀国画作品



作品名称:竹下双宿图

作者:焦帅

指导老师:徐敏


创作思路:此次毕业创作选取传统的的工笔花鸟画的形式,表现春日里,万物生机勃发,万物并生并作的主题,花鸟画创作谓之写生;以写其生气,最重其神韵,借物抒情。画面中竹子清俊挺拔,灵璧石厚重以稳住画面,依傍在山石左右的杜鹃花娇艳的盛放着,竹下两只白兔似看不看的注视着草丛里的蟋蟀,几丛麦冬草也涨势喜人。这是我想表现的春日之景,表达对自然界万物的喜爱和赞美,体察生命的迹象,注重对健康积极生命力的表现;我觉得这是我艺术创作最有价值的东西,因为艺术存在最本质的作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形成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人。



作品名称:童萌

作者:李雪柔

指导老师:陈岱


创作思路:本次创作,我以儿童作为主题,在制作方法上,力求在单纯中见丰富,以绢为载体进行实践,探索绢的意义与价值。
在观念上,我参考了徐华翎的画作,并在技法上做探索,我抛弃惯常染色方式,去掉光影、减淡色彩,用单色染人物。将传统中国画墨线勾勒改为色线勾勒,并使色线融合,让画面产生呼吸。中国画要求生机,绘画语言在画面上是有颤动的,是活的。中国画强调品位,不过分强调明暗起伏,不崇尚强烈的东西。基于此,我对本次工笔画创作的视觉效果做了一次更加大胆的实验。我把现有图像与绘画作品叠加、粘贴或悬空并置,让透明绢布上的形象与背景互相叠加渗透,除了画面更加细腻丰富以外,两层图像原本各自的主题也被消解了,内容和意义被打破。这个已经带着点跨界味道的实验,将绘画与影像、架上与装置结合,用复杂的观看结构为观众制造多重观感,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双层关系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存在的更多可能。而这种双层关系在我的作品不仅是形式的呈现而且还有内容上的表达




作品名称:我的第一课

作者:梁兰

指导老师:罗彬


创作思路:第一次给小朋友上绘本创作课,感触颇深,期间经历了很多。选择以《我的第一课》为题并用绘本的形式来创作是希望借此表达出我内心的感悟,记录下对我来说意义非凡的经历。



作品名称:回眸

作者:梁梦婷

指导老师:陈雪亮


创作思路:在少数民族题材的中国画中,彝族是画家们重要描绘对象之一,尤其是他们的服饰服装,风土人情吸引着众多研究者的目光。此次毕业创作采用工笔人物的绘画手法,描绘几个少男少女正在参加大凉山彝族火把节选美大赛的场景,一个美丽的少女回眸,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品名称:重游

作者:毛亚茹

指导老师:罗彬


创作思路:故地重写,心中多了一份亲切与熟悉。两次户外写生来到太行山的脚下,对我来说更多的是感受大自然,并用懵懂的认知、稚拙的手法记录它的一个过程。太行山雄奇壮丽、巍峨连绵,人居环境尽显朴实本色,这正是我所向往、追求的生活环境。此次创作,我以传统水墨山水画为表现形式,以太行山景观为素材进行表现。丹青书写,跃然于纸的激情;皴擦点染,融于笔墨之间的真挚,在画面之上呈现情感与灵性的抒怀。想要真正的感知大自然,就要怀着一颗宁静的心、虔诚的情去观察山水间的一草一木,即所谓的万物静观皆自得也。



作品名称:她

作者:梅彬彬

指导老师:陈雪亮


创作思路:艺术来源于生活,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偶像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却又很常见,每个人应该都有自己的偶像,也许是自己父母,也有可能是自己的老师…我的偶像虽然离我很遥远,但是她却时刻的影响着我的生活,治愈着我。



作品名称:心向

作者:倪良鹏

指导老师:徐敏


创作思路:看倦了城市的霓虹,听惯了汽车的轰鸣,总想着寻一方宁静。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它是人们心之所向的地方。它可以是山间的一隅小屋、可以是自然中的一方小景。它寄托着人们的情感、承载着人们的向往,这些“桃花源”是人们心灵安憩的地方。有些物象因为自己的生长特征而被赋予了独特的“品格”,如梅的迎风傲雪、兰的高洁典雅等。文人将自己所爱物象赋予品格与节操,物与人仿佛影射了彼此。

《心向》是我的毕业作品,李白诗中的白鹇,陆游笔下的猫都成了我描绘的对象,白鹇那种长在山野的闲逸和猫生来不易驯服、不受禁锢的性格像极了文人的气节。本创作拟以花鸟画借物寓兴的特点,表现我心中的桃花源。



作品名称:生灵

作者:彭树国

指导老师:陈雪亮、陈岱


创作思路:四神的创作,不再是不存在的物象,而是生活中我们能看到的或者是形似的,希望用主观创作找到更具有接受性代表性的物体或形式来达到我个人的创作目的。我目的的希望是人们不要在现如今固定的模式固定的思想教化中对事物有单一的看法,要有更多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发现,去寻找,去创作创造。



作品名称:平凡的世界

作者:戚月

指导老师:罗彬


创作思路:在大千世界中,我们只是一个渺小的个体,怎么能让这个个体发出灿烂的光芒,是我们毕生所追求的,作品的素材就取自云南城子古村的老人们在石凳上休憩的场景。而作品的题目则是与著名的《平凡的世界》小说同名,我们奋斗的一生也就是通过做平凡的事来获得一个安稳的环境。作品通过工笔重彩中的撞水撞粉方法来体现老人们的衣服,增强整体的装饰感。



作品名称:默

作者:汪万星

指导老师:徐敏


创作思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生活经验,也学会了包容和知足,但是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仍然历历在目,对我影响最大,所以我的这次毕业创作作品的灵感的源头就是我童年时的生活经历,是在我脑海中浮现的最多的画面,是一个人面对事物时的抽象感受,我选择用水墨写意的绘画方式将这些抽象的情绪情感转化成实体画面,希望自己能在这次创作中释然过去。

在不断的实验后,我记住了情绪情感达到什么程度时是最适合画画,我选择用简化过的线条和色彩来表达自己情绪化的感受和感悟。在画面中放弃性别的区分、放弃有束缚的外衣头发,只剩下最真实的内在情绪表达,利用夸张的大手来掩饰我不想表达的东西,属于自我意识比较强的画面,同时也营造一些有趣味的画面,给人一种趣味感。

这套作品主要表现出在困境中仍然要保持希望,不断前进,自我监督反省,努力冲破困境,永不放弃的精神追求,和现实作斗争。



作品名称:笔墨深处觅桃源

作者:吴中瑶

指导老师:罗彬


创作思路:我此次的毕业创作《笔墨深处觅桃源》表现的是云南城子古村。在城子,一大片土掌房依山而建,层层叠叠上去,像是堡垒,从山顶往下看又像是梯田一样排列下去。光是这建筑特色就已经让我着迷了,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悠闲恬静。城子的面貌,打开了我内心的窗口,使我能够窥见心中的桃源。在城子村写生现场,我们能够从视觉上,听觉上,乃至触觉、嗅觉全方位的感受,在创作时,如果光从单一视角,像照相机一样来表现它是太过惨白无力了。要让在有限的纸上显现无限的张力,给予人一种纸有限而情无穷的画面冲击力。针对这一问题,我结合了波拉克的《塔斯塔克的房子》,打破单一视角,将仰视,俯视,平视的房子杂糅到一起来表现从而让画面达到丰富饱满的效果。



作品名称:等待

作者:谢艳香

指导老师:徐敏


创作思路:艺术源于生活,源于每个画者精神世界的提炼。画留守儿童是我一直想了好久的题材,因为我家乡的留守儿童很多,所以我想借此机会呼吁大家对社会留守儿童的关心。但很遗憾的是这次的作品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我很热爱中国画,所以今后我会加倍训练自己的基本功,如果有机会,我会再次画留守儿童的题材;本次毕业创作我最终选择躺在床上的孤独女孩和大山深处渴望父母回家过年的姐弟,以工笔淡彩的形式来表现孩童的孤独和失望,在创作的过程中,我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徐敏老师为我答疑解惑,指点迷津,同时,也非常感谢罗彬老师、陈雪亮老师、陈岱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



作品名称:万里

作者:熊璐一

指导老师:徐敏、陈岱


创作思路:《万里》以童年的我为主视角,记录一些这世界对于我来说的奇特之处,以及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我又是个什么样的角色。有些来自现在的问题,答案也许存在于过去的日子中。通过这次创作,更加清晰地看到我自已,更多地接纳我自已。也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在成为大人了之后,我们是否还记得自己曾经都是小孩,我们是怎样去看待和对待小孩的。



作品名称:稚

作者:杨晓薇

指导老师:徐敏


创作思路:在本次创作中,我希望通过工笔重彩的手法来表现孩童嬉戏玩乐的场面。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给人们带来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快速的生活节奏也让人们忽略了生活中那些平淡却不失美好的事物。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描绘出儿童充满天真、童趣的的世界,也让观者能够重拾孩童时期所拥有的“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