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凤桂奖学金:一位老教授的临终遗愿
发布时间:2015-06-19     编辑:戴洋     审核:王雪燕     上传:戴洋      浏览次数:

她是民大分析化学教研室初建教师之一,为化学系的筹建和发展鞠躬尽瘁;她是一位“妈妈”一样的老师,一生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化材学院成凤桂教授,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临终前在病房里立下遗嘱:从自己微薄的工资积蓄中拿出10万元,设立奖学金,勉励民大学子。

为师:蜡炬成灰泪始干

临终前,病床上的成凤桂老师总念叨着些什么,儿子把耳朵贴着母亲的嘴边,才听到她说的都是“红外”、“质谱”这些化学专业术语。人之将逝,心里惦念的依然是她奉献了一生的教育事业。

“成老师在化材学院很受大家尊敬”,谈起成凤桂教授,刚考进民大分析化学专业的一位女同学说:“虽然来民大不久,但对成老师早有耳闻,特别是她平时生活很节俭,但在帮助学生方面从不吝啬。得知成老师去世的消息后大家都很悲痛。”

成老师对学生好这一点是历届学生有目共睹的。化材学院陈玉副教授也曾是成老师的学生。在她的记忆中,老师一直是一个很热情的人,“对待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

“以前我们读书的时候,跟你们现在可不一样,哪有这么多衣服穿。有一阵太阳裙流行,成老师自己会做衣服,她就跟我们说,你们要不要太阳裙啊,我给你们做。”说起过去成老师的点点滴滴,已为人师的陈玉十分感慨。

其实,成老师家的经济条件也不算好。她和老伴都是约10年前从民大退休的教师,除了自己的工资收入,没有任何其他收入来源。早些年还要负担赡养两位老人和教育子女的费用,生活一直都过得很简朴。

在陈玉看来,以老师的家境,能捐出10万块钱帮助困难的学生实属难得,“这种境界也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

家人:“我们做得太少”

“有的人不理解我们,觉得我们自己的生活已经够简朴了,为什么还要拿出自己的养老钱来给学生。”说到成立助学基金这件事,成老师的老伴给记者翻出了他与一位熟人的聊天记录,在别人的眼里,他们实在是超出了自己的能力。

成老师去世以后,老伴跟离退休工作处的同志说不发讣告、不设灵堂、不送花圈,后事从简。成老师曾经的学生劝他,说成老师生前的同事好友和学生们想来送送老师也没有地方,这样成老师老伴才租了一间简单的遗体告别厅。来送成老师的学生很多,教过的没教过的,帮助过的没帮助过的……老人说,成老师在去世之前还念叨着她的学生。

“成老师没有买墓地,她的骨灰就放在骨灰堂里,等我死了,让我的儿子也不要买墓地,把我们俩的骨灰全撒在长江里……”言语之间,老人总是亲切地称呼妻子“成老师”或是“凤桂”,每一个称呼都充满着爱意与尊敬。

当记者在楼下遇到成老师老伴时,他刚刚从学校置换的新房子忙完装修回来。他说:“成老师去世前做透析太痛苦,根本没办法爬楼梯,新房子有电梯,想着以后再也不用爬上爬下了,谁知,房子还没装修好,她却不在了……”说着说着,老人不禁泪如雨下。

谈到成老师捐出10万元资助学生这件事,老伴说:“年轻时候遇到太多感人的事情,我们做这点事情,太少。有那么多感动中国的人,与他们相比,我们太渺小。”

基金:“一笔精神财富”

根据成老师的遗嘱,家属从她历年的工资收入中捐出10万元人民币成立“成凤桂奖学金”(实际捐赠10万3千元),用于资助学习进步比较大的少数民族大学生。

说起第一次得知成老师要捐赠的想法时,化材学院分党委副书记邓行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感动。“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关注重点可能是两头,一部分是特别优秀的,另一部分就是有各种困难的,但是处于中间部分的学生往往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对于这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挂科,拿不到助学金、奖学金,如果不去关注他,他也许就会放任自流了。如果我们关注这一部分学生,肯定他们的进步,就会鼓励他们持之以恒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从这个角度去看,‘成凤桂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意义同样大。”他向记者仔细解释该奖学金的意义所在。

为扩大专项基金的资助面,3月26日,化材学院工会组织教职工为“成凤桂奖学金”捐款,得到广大教职工及成凤桂教授学生的大力支持。到4月8日收到的捐款达113700元,捐赠总额已达216700元。4月8日,成凤桂老师家属与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签定了捐赠协议,并共同协商了奖学金管理办法。作为一项公益基金,“成凤桂奖学金”同样欢迎成凤桂教授的同事、学生、校友们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

“成老师的善举是我们化材学院发展进程中一笔很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化材学院院长张爱清看来,学院能够发展到今天,是一代又一代的老师传承了这种师者风范。

张爱清说:“成凤桂奖学金,我们要把它作为学院精神的象征,一直传承下去。”

【创意设计:徐运桦  文字:姚晓雪】

 


Copyright 2008 15vip太阳集团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箱:xiaoyouhui@mail.scue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