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锋,男,汉族,湖北黄冈人,博士,中共党员,1973年9月出生,1992—1996年在太阳官网化学系生物化学专业学习,后考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环境生物学专业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多次作为访问学者出访德国、日本等。2004年6月博士毕业后留在本单位工作。现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中科院创新人员),湖北省水体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一副主任。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水体修复生态工程和水污染净化生物学方面工作。先后主持武汉市晨光计划、中科院专项资助等项目4项。参加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中科院创新重要方向性项目、欧盟重大国际科技合作、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武汉市重点等2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先后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2005年10月1日,当武汉的大多数人选择外出感受欢闹的国庆节节日气氛时,在东湖岸边上的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一座办公楼里,却有一位学者依然像往常一样静静地做着自己的研究。他,就是太阳官网92级生物化学系校友贺锋,也是我们民大走进中国科学院里的“第一人”。
一件欣慰的事 难忘一生
从在民大求学到成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中科院创新人员)及湖北省水体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一副主任,贺锋用“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句古话来形容他那颗执着追求的心。也许,他的成功也正缘于此。
大学四年的学生会工作使贺锋得到了进入社会前的第一次锻炼。从大一担任的宣传部长开始,到成为化学系的副主席,他一直都努力地坚持兼顾工作和学习。无论是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对待每一件工作,他总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对待每一件事,他也总是任劳任怨,孜孜以求。
“至今都让我难以忘记的是,那时只有成绩在年级前十名的同学才能够进入党校学习,才有机会入党。于是,我一边参加学生会的工作,积极地忙碌着,一边还要拼命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成绩。皇天不负有心人,最后,我终于在1995年如愿以偿地入了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也是我在大学时最感欣慰的一件事情。”贺锋说到这,脸上挂满了笑容,似乎自己又回到了在民院度过的这段难忘的岁月。
一颗坚持的心 选择清贫
贺锋是大四在中科院边实习和边写毕业论文的期间里才真正开始接触科研的。而真正决定走上科研这条路,他经过了百般的深思。
贺锋最初的毕业愿望其实很简单,要么是从政当公务员,要么是经商跑业务。“搞科研,是我当时根本没有想过的。”于是,在找工作时,他向着最初的梦想,一口气找了很多家单位,并且自己也都很满意,其中就包括当地的县政府宣传部和武汉制药厂等一些好单位,有的还初步签定了协议,可最后还是没有与之签约。因为,就在这关键时刻,中科院也向他发来了邀请。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贺锋内心充满了矛盾,左右为难。可是,他也深深地明白,鱼与熊掌,两者是不能兼得的。经过一段时间激烈的思想斗争,他还是决定投身到他当初最没有考虑到的选择——科研中去。
因为有过在中科院里半年实习的经历,以及与老师一起攻关、做课题研究的锻炼,他已对中科院有了深厚的感情。“中科院里的每个人都是那么的朴实,对人也十分的真诚。大家都坚持一个信念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脚踏实地地潜心做研究。正是这种务实的氛围深深地感染了我。”也许,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两种追求,一是物质上的,一是精神上的。选择科研就是选择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但是,同时也让人们舍弃掉了物质上的更高追求。因为在那个时期,选择科研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贫。贺锋最终毅然选择了科研这条路。
当我们问他是否曾后悔过当初这个选择时,贺锋很坚定地说,“当初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道路是我自己选择的,我从没有后悔过。我知道,搞科研是一件很艰苦的工作,但我会一直坚持走下去。”
贺锋说,他最喜欢的一句座右铭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他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既然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就应该无悔地走下去。
一段辉煌路 典藏喜悦
时光如梭,毕业已将近十年,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贺锋都以他的努力和拼搏,以及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每一个人证明着民大学子的能力和追求。他1996年从民大化学系生物化学专业毕业后就一直在水污染环境生物学研究室学习和工作。2001年 6月,他成功获得了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环境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2004年 6月,他又获得了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环境科学专业博士学位。
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的几年里,他曾代表中科院多次留学参加访问,成为德国马普学会-中科院联合资助的德国科隆大学访问学者、日本JICA资助的日本大阪国际湖泊环境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以及德国水协资助的世界环境博览会青年科学家成员。
贺锋说,这都谈不上成就,但有一件事一直最令他很欣慰。那就是他作为总负责人,于2004年4月成功举办了国家科技部首届“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治理”国际培训班,对来自菲律宾、肯尼亚、朝鲜、埃及、捷克等7个国家的12名环保官员和学者进行了培训。这次活动不但加强了国际间的技术援助,增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也推动了技术出口,提升了我国在世界上的环保知名度和国际形象,显示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科技实力。此次培训班的圆满成功举办,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和湖北省省科技厅的一致肯定。贺锋说,“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中国的科技水平在国际上也是可以占有一席之地的,因为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技术去培训外国人,去给他们当老师。”
此外,贺锋还作为研究协调人,先后同访华的英国赫尔大学Marcus J Darwent博士、奥地利维也纳农大Alexander Pressl博士、德国科隆大学Renate Forssman博士、日本冈山大学青山勲教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R. Jan Stevenson教授等进行合作研究,他的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得到了国外同行专家和学者的青睐和赞赏。
一股踏实劲儿 谱写辉煌
科研是一条十分艰辛的路。贺锋笑着说,“感受很苦,却要学会在苦中体会乐趣。”十年来,贺锋每天就是在实验室——办公室——家,固定的圈子里来回的反复,非常的单调。“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科研工作就像一个擂台,你不能让人看扁自己,所以必须努力。”
搞科研需要静心,需要心平气和地去做每一件事情。同时,还要有坚定的毅力和踏实的干劲。作为一个搞科研的人,无论成功与失败都得学会承受,所以只有踏踏实实才能有所作为。
贺锋正是这么一个踏实的人,作为第一个走进中科院的民大人,他的谦虚更是让我们肃然起敬。他一直致力于水体修复生态工程和水污染净化生物学方面工作。先后主持过武汉市“晨光计划”,中科院专项资助等项目4项;参加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中科院创新重要方向性项目、欧盟重大国际科技合作、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武汉市重点等2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研究。而且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并获省部级奖励多项。他还指导了10余名毕业生出色完成毕业论文。
在偌大一个中科院里,有着无数名牌大学毕业生,贺锋依然是这些耀眼星星中的一颗明星。他的成绩证明了在学术和科研上没有“出身”的考究,大家需要的只是一份勤恳和踏踏实实干事的精神。
贺锋说:“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别人的‘招牌’才会不断激励我们更加努力拼搏,出更多的成果。工作是干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我们永远不能满足于现状,坚定自己的信念,踏实勤奋,就没有什么做不成功的。我们今天的努力一定会成就明天的辉煌。”
一份真挚的情 心系母校
虽然阔别母校已近十年,可贺锋却从来没有忘记过心里一直深藏着的“民院”。一谈到母校,他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愫。
贺锋自从96年毕业以后,一直很怀念母校。民大优美的风景,同学之间友好的相处,这些都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每当想起自己的大学时光,谈起大学的同学和老师,他的脸上总是带着微笑。“虽然我已经毕业工作了,但一直忘不了学校里的恩师和好伙伴。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会回到母校去看看,再到化学楼去走一走。”
贺锋典藏自己对“民院”的怀念之情外,还是个非常热心的人。每当从电视上、报纸上看到有关民大的消息时,他都会十分关注。当看到民大的学生获奖他也会同大家一样开心和自豪,一同分享着那份喜悦。
贺锋还十分感慨地说,“现在在中科院里已不再只有他一位民大人了。”他是民大学子的学长,也是大家的导师,在他的帮助和指导下,这几年来又有更多的民大学子走进了中科院深造。他们不仅工作时在一起探讨研究课题,在工作之余也常常聚会拉家常,一起回忆民大的故事。
(米浩 黄安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