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仪器设备作为重要的科研支撑平台,为展示其助力学科建设发展,太阳官网梳理共享机组典型案例供大家交流借鉴。本期介绍药学院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共享机组(机组成员:杨艳羚、李正辉、黄夏伶、高利梅)。
一、仪器信息
药学院Bruker AVANCE IIITM 600 MHz 三共振反式超低温核磁共振谱仪,隶属于药学院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该设备原值639万元,主要用于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和鉴定。自2017年运行以来,该仪器在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年度使用绩效考核工作中表现突出,一直位于前列,为学校推动科研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仪器共享管理方面
该仪器自加入校共享平台以来,在日常管理中机组成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服务学校科研为己任,兼顾校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测试需求,按照学校及学院的要求,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严谨细致,脚踏实地、认真完成好每一次的测试,做好测试服务工作。高品质的测试结果,除满足了药学院、化材院、生科院和资环学院等科研团队的核磁测试需求,还吸引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青海民族大学、江汉大学等校外单位前来测试。为确保仪器的有效使用,机组制定了核磁共振波谱仪等仪器详细的收费标准、操作流程及共享方案,实行“专人负责”的管理模式,具体由杨艳羚老师负责,为确保样品得到及时测试并获取测试数据,周末及寒暑假机组人员会根据样品情况进行加班测试。
三、仪器共享使用成效
在科学研究方面,该仪器使用机时平均8000小时/年左右,通过大型仪器平台,600 MHZ核磁波谱仪实现资源共享并产生效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作为重要的科研支撑平台,积极参与研究工作,助力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中德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优青项目)在内的100余项课题的顺利实施,测试数据支撑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高水平SCI论文60篇以上。如支撑刘吉开教授团队、杨新洲教师团队在传统药物(中药、民族药和药用真菌)等天然资源的药物化学和生物活性成分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赵金华团队对系列天然活性多糖(如P. kohkutiensis中的岩藻糖化糖胺聚糖PkFG)的确切化学结构进行了研究;吴滨教授、杨金明教授在合成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均发表在Organic Letters、Food Chemistry等期刊。特别是关于核磁共振(NMR)空间结构信息的重要参数——残留偶极耦合(RDC)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 Self-assembled Oligopeptide as a Versatile NMR Alignment Medium for the Measurements of Residual Dipolar Couplings in Methanol.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7, 56(42): 12857-12861)。
在本科教学方面,近年来,依托该仪器,支撑了本科生参与“大学生实验技能暨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互联网+”等各类比赛,并获二等奖及以上多项。同时,还支撑我院学生获批立项国家级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其他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0余项,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在对校外服务方面,支持河南中医药大学、青海民族大学、江汉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的天然药物化学方面的相关研究;为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思摩尔集团)、武汉杰世方科技有限公司等制药企业提供检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