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学院新闻 正文
王心耀教授到我院讲学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09 编辑:龙泉卉

        2023年12月8日下午,应15vip太阳集团官网美术学院邀请,王心耀教授做主题为《美术馆的学术视野与人文关怀》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程超副院长主持,院长吴海广和老师学生一同参加。讲座开始前,院长吴海广向王心耀教授颁发了15vip太阳集团官网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的聘书。

美术学院院长吴海广向王心耀教授颁发聘书

        王心耀教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与设计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武汉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汉大学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市人民政府文史馆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先后任《幸福》杂志主编,江汉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设计学院院长、美术学院院长,武汉市人民政府文史馆书画院院长,汤湖美术馆馆长。

        王心耀教授首先向听众简述了他的游学经历、策展经历、艺术成就及相关心得体会,以此展开关于《美术馆的学术视野与人文关怀》的讲座。

讲座现场

        本场讲座王心耀教授分别从三个维度为大家进行了逻辑化的梳理——系统呈现美术馆的发展体系与现状。

        第一个维度,王心耀教授从中外美术馆的学术视野出发,以宏观视角解释美术馆的定义:将博物馆中围绕美术作品的收集、保存、调查研究、展示等举办教育活动的机构称之为“美术馆”。强调面对当代文化的语境与现场,中国的美术馆亟须一套新的研究方法和学科理论,以对应国际博物馆美术馆学科理论及观念的新发展。他指出既要研究传统的美术馆变迁和制度发展问题,也要研究当代美术馆在发展过程中所引出的展览、收藏和公共教育等一系列问题。

        与此同时,王心耀教授也为大家归纳出“当下美术馆”的三个转向,共同讲述从“艺术博物馆”到“美术馆”的维度。其一是从“物”到“人”的转向——以“艺术家”来构成当代艺术史。这里着重探讨的是“身份”问题,即作为艺术家的“人”的身份,它注重于“人”的身份主动建构与被建构的过程。其二是“空间”转向,解释了美术馆随着人文关怀的介入,打破了艺术与大众之间“无形的墙”,逐渐参与社会公共场域,转而成为更开放、包容的空间。其三则是“知识生产”转向,他指出美术馆需要规范化与体制化的运作,重视其公共化作用,以扩大美术馆在文化历史活动中的参与性,加强人们对美术馆文化功能的认识。

讲座现场

        在第二个维度中,从美术馆如何构建当代美术史出发,讲述了分别以藏品为基石,建构特色艺术史;以展览为核心,梳理当代艺术史;以研究为对象,勾勒全景艺术史三个方面。他以图文的形式,为大家展示如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纽约的MOMA、伦敦的泰特现代美术馆、北京的故宫博物院等世界各地优秀艺术空间案例,阐明了艺术空间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性;以及在艺术空间中,文献资料的不可或缺性、公共教育发挥艺术与大众二者间的重要连接功能作用。

        第三个维度,立足于美术馆的人文关怀视角,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与发展趋势,以及观者日益提升的审美水平,鼓励新媒体技术在展厅展陈、艺术品输出等方面的介入,开拓数字美术馆资源,让美术馆实现不在场、全时段开放。同时还需拓展更多公共教育方式,从展览的导览服务,到依托展览为线索展开的艺术家讲座、对谈或论坛,再到延伸出的系列公教活动,实现美术馆对观者审美的培育。在此基础上,国内的艺术空间可以试图开放典藏空间,让美术馆变“私藏”为“共享”,增强观者的艺术参与介入,使艺术走向更为宽泛的公共场域。由此可见美术馆的公共性是作为美术馆立足人为关怀的核心。

        王心耀教授分享结束后,美术学院蔡青博士与部分同学参与交流,就美术专业学生在美术馆与其他艺术空间的专业对口方向做出提问;美术与设计专业同学同时也根据讲座内容展开讨论,围绕美术馆与策展人之间的关系、艺术家对于多重身份间的转换与平衡、文创衍生品的设计等问题与王教授进行了学术与专业上的交流与探讨。同学们在此讲座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15vip太阳集团官网美术学院蔡青博士参与互动交流


美术学院各专业学生参与互动交流






文字 | 刘晨茜 胡辰昕

图片 | 刘晨茜

审核 | 吴海广